一群十几岁的小学生,在抗日烽火中,走出校门宣传抗日历时17年,共赴国难旅行修学行程5万余里,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解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称赞,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上的一面旗帜”“民族解放的小号手”。这就是著名的“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在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席大大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高度赞扬新旅不怕艰苦,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在游学行程中增长才干。淮安市新安小学是陶行知先生于1929年创办的,1930年陶行知委派晓庄师范学生汪达之到新安小学任教,并接任第二任校长。汪达之上任后,和老师们认真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制定了详细的“生活方法”,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学做事,学做人。1933年10月22日,汪达之将新安小学7名学生(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到镇江、上海等地进行了为期54天的修学旅行,在当时上海滩和舆论界引起了轰动。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汪达之决定再组织一个更大规模的旅行团到全国去宣传抗日救亡。
1935年10月10日早上,新安旅行团14名团员,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登上淮安西门外运河上的小轮船,南下镇江,开始了新的抗日救亡宣传之旅。
学习是新旅团员从没放弃的一项重要任务。闲暇时就组织学习,教导识字、读书、看报和唱歌,宣传抗日主张。他们从武汉来到桂林以后,新旅已不能再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只好就地恢复新安小学。吸收100多名团员,以天然溶洞为课堂,以地为席,以石为桌,以墙为板,至今七星岩的崖壁上还留着他们书写的标语“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敌人的轰炸声便是我们上课的铃声”。
在党的领导下宣传抗日。新旅团员运用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他们通过放映抗战电影、排演街头歌舞剧、教唱救亡歌曲、写标语、绘壁画、编辑出版刊物,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初期演出传播了红军时代流传的《儿童舞》《海军舞》《抗日升平舞》和革命秧歌。1940年,排演了《春的消息》《爱在人间》等舞蹈和舞剧《虎爷》。解放战争时期,新安旅行团在解放军中表演推广腰鼓舞等,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深入抗战前线和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宣传。新旅团员和其他团体组成“上海妇女儿童绥远前线慰问团”,到绥远百灵庙前线慰问。慰问团冒着零下20℃的严寒代表上海人民向抗日将士致敬,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演唱了抗日歌曲。全团深入绥远西部汉、蒙、回各族杂居之地,至蒙古包、王府、喇嘛庙等处放映电影、教唱救亡歌曲,打破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唤起少数民族特别是牧民们的抗日救亡意识。1938年2月,新旅到达兰州,经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批准,新旅3名团员入党,并建立了党支部。从此,新旅就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在抗日烽火中茁壮成长。组建儿童团,扩大抗日队伍。新安旅行团到达苏北根据地以后,受到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并接受了“组织10万儿童”的任务。新旅团员们以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抗日斗争中来,他们派出工作队分赴阜宁、盐城、淮安、建阳、涟东、盐东、射阳等县组织儿童团、少先队,不到两年时间即组织起盐阜区18万儿童参加抗日斗争,超额完成了刘少奇、陈毅交给他们的任务。广大儿童团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宣传活动,组织各种宣传队、秧歌队、腰鼓队等,配合人民子弟兵和地方民兵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送信带路。
在反“扫荡”中经受战火洗礼。1943年春,面对日军“扫荡”,新旅近90人,分成4个队,换上便衣,手中只有七八支汉阳造的步枪和20多颗手榴弹,和敌人周旋,常常一天吃不上一口饭,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1945年9月,攻克淮阴淮安战役即将打响,新旅团员到火线前沿去做宣传鼓动工作。他们爬上屋顶我军的机枪阵地,送给战士宣传品和食物。攻城开始后,新旅团员也和战士一起登云梯爬上城墙,冲到城内街上,为冲锋杀敌的战士鼓劲助威,向垂死挣扎的敌人喊话劝降。
在解放战争中完成使命。抗战胜利后,新安旅行团给毛泽东写信,汇报工作和学习情况,表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1946年5月20日,毛泽东亲笔给新旅复信:“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1946年秋天,国民党军进攻淮安,新旅又一次被迫北上,随华东野战军转战苏、鲁、冀、豫,成为一支深受部队欢迎的文艺宣传队。沂蒙山麓,济南城下,淮海战场,长江岸边都留下他们战斗的足迹,并多次在敌人眼皮底下脱离险境。他们把标语贴进了济南城,把秧歌舞扭到了南京,把胜利的腰鼓敲进了大上海。1952年,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的决定,新旅在上海和其他几个文艺团体合并,组建上海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