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

    现在时间是: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接续探索!
    • 【发布时间:2022-08-01】
    • 【来源:人民出版社】
    • 【编辑:廖忠杰】
    • 【阅读次数:2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突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要求和重大举措。

    席大大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特别提到,这样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的远景目标基础上增加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内容,融入了共产主义最高价值追求,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奋斗目标。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指引和现实追求。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中重新议定劳动力作为市场要素的作用,增加劳动力初次分配比重,技术、知识、管理等技能市场要素由市场定价参与分配,既能为每个人提供足够生活保障,又能激励各种人才不同方面的创造力,缩小不同要素所造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

    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完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分工体系更加合理,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基本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区域差距缩小,区域发展更加完善,形成协同发展模式。

    形成人口长期发展战略

    在一般意义上,人的现代化主要指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包括人口类型的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现代化和人的主体素质现代化。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同时也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协调发展。

    建立人口长期发展合理规划,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良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社保、医疗、养老、托幼等各方面工作,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治理达到显著改善和提升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工程。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社会治理达到显著改善和提升。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思想深入人心,健全合理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共同体主体责任明确,不断拓宽和完善社会治理渠道,实现党组织领导、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良好治理氛围,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人民个体化需求,实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成一支高水平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构建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民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和选择可能,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友情链接: